Login

乐鱼(中国)leyu体育官方网站读书 从吃货到“知食分子”

2024-02-21 06:36:45

  乐鱼(中国)leyu体育官方网站读书 从吃货到“知食分子”中国人的美食史,是被一个又一个道听途说连缀起来的。什么蟹黄汤包烫伤了乾隆皇帝的嘴、诸葛亮南征发明了馒头、宋高宗游西湖迷上了宋五嫂的鱼羹……每次举起筷子,都仿佛在和几千年前的古人交谈:一段段传说由此从香气与烟火间走出,千秋往事leyu,随闲谈入胃。

  不过leyu,中国美食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悠久。且让我们走出当下,把视线投入到那些细碎却真实的历史中——

  比如说面点吧。最迟到汉代,面条和饼都没有正式分家,面条最早的名称是索饼,可以理解为绳索一样的饼。馄饨也是一样,直到三国时期,《广雅》对馄饨的解释依然只有两个字:饼也。连面食的基本分类都一片混沌,各类精致面点的发展史就更不待言了。

  再比如说炒菜吧。炒这种技法需要锅与油——而这两个在如今看似没有门槛的条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是不充分的。中国的炊具从陶器到青铜器,在受热均匀度、导热速度、保温时长等方面都无法支撑起炒菜,直到宋代铁锅的出现才成为可能,而薄铁锅的成熟更在元明时期。油也是如此:相对廉价的植物油直到唐宋之后才逐渐普及,其进一步扩散则更是明代花生传入之后的事了。

  中国人的美食文化,是被一道又一道不可思议拼接起来的。什么松花蛋leyu、臭豆腐、猪脑花、各种动物血和内脏……在外国人眼中不可思议的菜式,在中国的餐桌上就是那么理直气壮、自然而然。中国菜的世界似乎天然与世界其他地方割裂,以至于其呈现出来的面貌如此与众不同。不过,中国美食也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独立。且让我们走出餐桌,把思绪投入到广袤而质朴的田地里——

  中华美食中很多基础性的食材,都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比如,小麦来自两河流域,高粱来自非洲,辣椒、玉米来自美洲……中国的农作物有一个颇具标志性的现象:不少蔬菜瓜果的名称中有类似胡番洋这样的前缀,其实这就是外来作物最明显的烙印。如果要深究,不同的前缀甚至大体指向了不同农作物引入的朝代,这是属于美食自己的独特编年史。

  别的且不提,辣椒是中国多少地方菜肴、小吃的灵魂?没有辣椒,一半的中国菜、大多数南方菜和几乎所有的川菜都会黯然失色。但恰恰是在中华美食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辣椒,居然直到明代末期才传入中国——也就是说,直到16世纪,中国人的五味体系都因为少了辣椒而不完整。

  手艺精湛的厨师可以满足食客们的味蕾,但无法满足读者们的好奇心。《一食一课》作为一本深耕美食文化的书,以24道中华菜肴为切入点,以众多历史文献和学界研究成果为阶梯,以中国农业史、科技史为轴线,让读者一边享受美味,一边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中华美食的真实面孔。

  比如扬州炒饭,作者为了考证稻米的源流,查阅了《周礼》《孟子》和历代食货志;为了考证铁锅的发展,查阅了《天式开物》《齐民要术》;为了考证食用油的嬗变,查阅了《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随园食单》《都门饮食琐记》以及明清扬州府志的菜谱……在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后,最终在唐鲁孙的《说东道西》找到了扬州炒饭的起源:它竟是一个做过扬州知府的福建人发明的……

  这样扎实的考证,广泛分布在书中的每个角落。在《一食一课》中,读者可以看到馄饨如何变成了饺子,知道南京烤鸭如何北上变成了北京烤鸭,了解新疆大盘鸡居然源于四川的辣子鸡……读完整本书,读者从一个吃货升级成一名货真价实的知食分子,同时也不会再局限于仅用岁月衡量中华美食的深度,并且意识到,中华美食的似旧实新,其实是生命力强大的体现;中华美食的血统混杂,其实是包容性强的体现。不为外部概念束缚,回归美食本身,才是吃货最纯粹的初心。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