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eyu农科队:答卷写在田野上

2024-01-17 21:36:32

  leyu农科队:答卷写在田野上2024年1月初,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浪坪乡浪水坝村种养循环科技示范基地内,养殖大户付强和妻子正把切成小块的南瓜作为饲料投放至白鹅育肥舍内。

  “今年接茬上市的白鹅一批就能出栏7000只leyu。”付强喜上眉梢。但早些年,他还在为产量起伏不定的问题感到揪心——损失最惨重的时候,进栏6000只白鹅只出栏了600只,损失率高达90%。

  2021年5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作为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对口帮扶酉阳龙潭镇桐岭村、花田乡花田村、浪坪乡浪水坝村,并根据派驻点农业产业需要进行匹配,选派3名专家分别到村担任驻村,帮助3个村确定主导产业,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leyu农科队:答卷写在田野上(图1)

  2023年5月,尽管是第一次到桐岭村,杭晓宁却对这片土地感到格外亲切。在上一任驻村、市农科院水稻专家姚雄的带领下,乡亲们复垦了荒废已久的田地,播下市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品种“渝香优8133”,发展了1000多亩水稻。

  “水稻收获后,村民担心秸秆上会有病菌,如果将其还田会影响明年水稻的种植,从而将其烧掉。”杭晓宁解释道,“但一方面烧秸秆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秸秆富含碳氮钾元素,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丰产减排技术”是2023年农业农村部和重庆市的主推技术,也是杭晓宁负责的项目。成为桐岭村后,他决定从“绿色、可持续”入手,开始在村里推广这项技术。

  “先使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再加入适量的腐蚀剂,让秸秆快速腐蚀到田里,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后续肥料的使用。”杭晓宁称,“这样不仅更加低碳环保,还能减少种植户的成本投入。”

  推广过程中,有的村民却不“买账”:“烧秸秆就能将病菌烧死,何必搞这么麻烦?”“一亩田才三四斤肥料,能节约几个钱?”

  面对大家的质疑,杭晓宁迎难而上,自己说大家不信,他就邀请县农委的专家来田里给大家讲。但思想工作始终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去做。眼见年纪较大的村民说不通,他便动员起村里的年轻人——“80后”种植大户李高飞。

  在李高飞等人的带动下,该项技术最终推广了400余亩。2023年9月,专家对水稻进行测产和品种选育性数据分析,测算出平均亩产482.5公斤,比当地大面积生产增产6%左右。

  品质决定价格。在技术的加持下,桐岭村出产的稻谷每公斤能卖到9元,加工成大米每公斤卖价达到18元,并在竞争激烈的大米市场逐渐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在丰富产品形态上,市农科院还创新提出“鲜米”的概念。

  “加工后的大米对温度的要求更高,温度越高,米品质下降得越快,米香味也消失得越快。”杭晓宁称,“通过在大米中注入氮气,可以更好地锁住米香味。”

leyu农科队:答卷写在田野上(图2)

  在此时节,花田村付忠军却在手机里收到一条求助讯息。照片里,田地间的玉米植株叶片卷曲着,表皮被不知名生物大量啃食。

  “可能是草地贪夜蛾。”付忠军查看照片后,冷静分析道。为证实判断的准确性,他急忙赶往齐贵川的玉米地着手调查。

  半透明薄膜小孔、不规则的长形孔洞……种种迹象表明,付忠军的判断十分准确,这就是草地贪夜蛾造成的破坏现象。

  “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性极高,一经发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leyu。”付忠军当机立断,指导村民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物对玉米进行“治疗”,阻止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进一步伤害。

  2023年5月,作为重庆市农科院青贮玉米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的付忠军接过“接力棒”,来到花田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除了给予村民技术指导外,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花田村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广新的特色玉米类型——青贮玉米。

  近年来,花田村以鲜食玉米为主导产业,引进重庆敏兴集团建立牛场,利用鲜食玉米秸秆加工牛饲料,实现生态养殖。但随着牛的数量增多,鲜食玉米秸秆数量告急。

  2022年4月,受敏兴集团负责人邀请,还没来花田村的付忠军就通过线上指导,在花田村小规模地进行青贮玉米种植试验。他说:“这是一种专门用来制作青贮饲料的玉米,收获期较普通玉米短10余天,且全株都可加工利用,减少了采收果穗、晾晒等环节,在节省村民劳动力的同时,作为饲料原材料的营养价值也会更高leyu。”

  2023年8月,青贮玉米在花田村首战告捷:推广种植105亩,每亩产量约4吨,为花田村敏兴肉牛养殖基地提供优质的青贮饲料。同时,花田村敏兴肉牛养殖基地的肉牛产生的牛粪经过腐熟加工,又成为青贮玉米种植的有机肥料,形成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闭环。

  “村民们的接受程度较高,愿意继续种植青贮玉米。”在花田村的有力实践让付忠军激动不已,“能通过自己所学造福群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leyu农科队:答卷写在田野上(图3)

  “需要我们主动申请,再由市农科院根据专业特长、自身工作进行评估分析,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在高伦江看来,成为浪坪乡浪水坝村驻村并不简单。

  浪水坝村发展基础好、村民干事创业意愿强,近几年,在市农科院的指导帮扶下,逐渐形成了山地立体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当地白鹅等畜禽的粪便通过处理变成果园、蔬菜基地的肥料,果园、蔬菜基地的残次果、尾菜、秸秆等也通过加工成为饲料供给畜禽养殖。

  “模式已经有了,但具体细节还有提升空间。”高伦江说,以水果、蔬菜为例,大部分村民按最初级的产品形态售卖,没有进行加工,同时对外销售的渠道通而不畅。

  而高伦江从事果蔬加工贮藏保鲜的研发,是重庆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采后处理加工研究室岗位专家,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产业技术资源,这便和浪水坝村的需求很好地匹配起来。

  种植大户谢从友发展了400多亩桃园,2023年6月正值收获季节。于是,高伦江成了桃园的常客,手把手指导村民筛选桃子。

  “每一种果蔬都可以根据它的品质进行分级,实现价值提升。”高伦江称。此外,为了延长果蔬保存时间,他又在桃子中添加生物保鲜剂,“桃子是一种极不耐存的水果,保存时间往往只有几天。通过添加生物保鲜剂,可以将桃子的保存时间延长至20多天,降低了农户的销售风险”。

  与此同时,高伦江开始利用自己多年和市场对接攒下的资源,主动联系重庆赐康果蔬有限公司、重庆彩食鲜供应链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促使它们与浪水坝村达成长期合作,收购产出的中高山果蔬。

  “以前,我们常将果蔬拉到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卖,路途遥远不说,有时候对方还嫌果蔬品质不好,不肯收。”谈起过去的售卖历程,不少村民直摇头。

  而今,渠道的畅通,让大家的发展信心更足了。谢从友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不仅是桃子,他种的李子也销售一空:“2023年我们的利润在二三十万元左右。”

  在3位的眼中,他们不只是驻点的,还是酉阳其他乡镇、村(社区)的技术人员:短短半年多时间,杭晓宁已经走过17个乡镇、20多个村,为村民提供科技帮扶;付忠军在酉阳全域推广青贮玉米;高伦江接到了无数个关于果蔬加工的咨询电话……

  “‘生态’是酉阳打出的三张牌之一,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最终真正把产业环节留在农村、效益留给农民。”高伦江称。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回顶部